中国海监连日对渤海进行的海空联合监视、监测结果表明,9月下旬出现在渤海锦州湾海域的大面积赤潮已开始减弱,但是这一消息并没有使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的两位司长高兴多少——
中国海监连日对渤海进行的海空联合监视、监测结果表明,9月下旬出现在渤海锦州湾海域的大面积赤潮已开始减弱,其密度和范围都在减小。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近日海面有较大的南风,将水中的藻类刮散了,使之不能继续恶性繁殖。
但是这一消息并没有使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的两位司长展开眉头,他们神情沉重地告诉记者,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是海域被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严重超标。如果渤海的污染状况不改变,赤潮仍随时可能发生。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海岸线长3784公里,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渤海有大小港口近70个,约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数的20%。渤海也是我国主要海洋渔场之一,素有“天然鱼池”之称。环渤海经济区形成了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地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然而,渤海的开发也带来了许多灾害性的破坏,随意排污、违章倾废、盲目建设等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
渤海的污染程度令人吃惊。据国家海洋局监测资料,渤海海域的污染80%以上来自陆地。注入渤海的几十条河流,沿岸的工厂企业和城市市政排污口,构成了陆地向海洋转嫁污染的巨大源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由陆地排入渤海的污水总量约30亿吨,所携带的污染物约70万吨。渤海海域受污染面积正在不断扩大。1992年,渤海受污染水域面积仅占整个海域面积的25%,而今天的这个数字已高达56%。1995年以前,被污染的水体中只含有一种或两种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污染物,而近两年则出现较大面积的三种污染物同时超过标准的区域。
锦州湾是我国最北部的海湾,近年来污染日趋加重。锦州湾有条全长不足36公里的五里河,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但其流域聚集着众多的冶金、石油、化工等企业。在五里河入海口,海滩被一层30至50厘米厚的黑色污泥覆盖,海底泥中锌超标2000多倍、铅超标300多倍、镉超标200多倍、汞超标15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的海滩已无任何生物,堪称“死滩”。
位于辽东湾东部的营口造纸厂的污水和市政污水,昼夜不停地排入大海,年排污量达1亿吨。污水在海水中形成的“污舌”长达数公里,日复一日地毒害着辽东湾这片对虾、凤尾鱼的生活乐园和珍贵的斑海豹栖息场所。
渤海南部的莱州湾过去盛产银鱼、文蛤、毛蚶、鲅鱼、梭子蟹、爬虾,但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黄河、小清河、潍河、胶莱河等几条入海河流排污严重,使这一海域遭受污染,造成鱼类资源急剧衰竭。
山东龙口黄水河,水质严重污染,龙口造纸厂的污水源源不断地通过河道或直接向海中排放,近岸海口呈黑褐色,大量白色污染物在海上游荡。
河北省境内的黄骅市沧浪渠河被严重污染,入海后给海水养殖造成了较大损失。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曾向上反映,并自筹资金数十万元在上游修建了拦河闸,拦住河流污水,以减少养殖损失。但是,每到河流丰水期,必须开闸放水,因而污染依然难免。
大连湾位于渤海与黄海水体交换的咽喉要道,它承受着大连所有重工业、化学工业排放的污水,对渤海的污染亦十分严重。湾内分布着70多处排污口。每年,大连市向湾内倾泄的污水占大连市总排污量的90%。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石油开发活动的加剧,海上船舶碰撞、沉船、事故漏油、石油平台违章排污等造成的海洋突发性溢油事件频繁发生,油污染在渤海日益突出。在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中,“中国海监”飞机共发现海洋石油平台排污11起,海上漂油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平方米以上。同时还发现港口、码头、船舶排污造成的小面积油污染多起。
近些年,渤海港口建设进入高峰期,锦州港、鲅鱼圈港、京唐港、黄骅港、东营港、龙口港、潍坊港等已相继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中,由于港口建设使海上倾废量大大增加,在不同海域给渤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海洋倾废又成为渤海环境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渤海近些年环境污染加剧,造成渤海生物种类锐减,有的已接近枯竭的边缘,有的在局部海域甚至灭绝。如渤海盛产的中国对虾数量已微乎其微,鲅鱼、黄花鱼等已形不成渔汛。近年来严重的乱挖海沙、乱围垦,也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了更巨大的破坏。
一些海洋专家尖锐地指出,目前渤海处于渔业资源衰竭、生态系统退化、资源开发无序状态。如不尽快整治,渤海将会变成死海,这次赤潮就是一次报警。为了保住这片宝贵的蓝色国土,专家们疾呼:拯救渤海,刻不容缓。